首页 > 最新动态 >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赋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建设
最新动态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赋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建设
2024-11-065

收录于话题

#生态保护#院士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赋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建设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发展研究”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是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水土风沙灾害风险防控等的基本依据,将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对支撑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中国工程院于2023年第19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立项“从山顶到海洋‘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由王桥院士牵头,刘文清院士、赵春江院士、陈军院士、王业耀研究员等专家参与,以期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自立项以来,王桥院士带队前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等20多个业务、科研单位开展了深入的现场调研,组织了行业内外专家200多人次咨询讨论,并开展了针对性研究。相关论文“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发展研究”近日在《中国工程科学》上发表。


从山顶到海洋“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了包括90 多万个地面监测点、2000多个海洋监测点、160多颗卫星在内,覆盖“水、气、土、声、固、生”等六大介质、具有1000 多个监测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实现城市、区域(流域)、国家尺度上常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变化状况监测,并积极参与国际履约、跨境、全球性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目前虽已建成规模庞大、要素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但仍不足以满足减污降碳、生态保护与修复、气候变化应对等新时期国家重大需求。本文面向我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发展需求,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等方面系统梳理了监测网络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天空海”监测能力有所不足,未能形成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2)高端生态环境监测装备及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先进协同监测装备缺乏;(3)一体化监测指标研发滞后,监测数据智能化处理与共享服务短板突出;(4)一体化协同及保障机制缺乏,标准不统一与数据共享方面存在短板。
针对上述情况,进一步凝炼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自主化、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应用一体化等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重点任务,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1)强化目标导向和协同优化,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2)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装备自主研发与应用;(3)完善监测标准与技术方法,系统建立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为特征的新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服务体系;(4)优化协同与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健康发展;(5)启动科技重大项目与示范工程,率先开展典型区域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应用。




论文信息



本文相关内容可为我国“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研究、建设、应用等提供参考。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桥院士为第一作者,刘绍民教授为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王桥,刘绍民,王国强,阿膺兰,薛宝林,徐自为,吴劲.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发展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2024, 26(5): 212-222. DOI 10.15302/J-SSCAE-2024.05.015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重实验室(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编辑:李   娟
审核:余   青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征稿启事

企业家风采”“创新之声”“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科普”“预见2024等主题宣传(专栏)行中,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地理信息技术大有可为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