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四届国产地理分析模型培训班通知(第一号)
最新动态
第四届国产地理分析模型培训班通知(第一号)
2024-06-0425

收录于话题

#地信活动

第四届国产地理分析模型培训班通知(第一号)

地理分析模型是对地理系统要素及其作用关系、演化规律的抽象与表达。通过构建地理分析模型开展地理模拟可以反演过去、预测未来、模拟过程、揭示规律,从而增进对复杂、多样地理系统的认知与理解。近年来,随着观测手段与建模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已经涌现了大量地理分析模型,有效推动了人们对地理系统要素作用机制、演化规律、演变过程的认知,提高了对地理环境变化的预估与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地理分析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已经成为探索地理过程、人地关系,乃至应对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议题的重要方法。

为了推广自主研发和自主改进的地理分析模型并提升其社会服务价值,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共同发起国产地理分析模型培训班,分别于2021年、2022年、2023年成功举办以“水文模型”、“时空建模与分析”、“可持续发展模拟与分析”为主题的三届模型培训班。在此基础上,本年度将以“灾害模拟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举办第四届国产地理分析模型培训班,以促进国产地理分析模型的健康蓬勃发展,推动国家级模型服务生态系统建设,从而构建知识共享、成果互惠、服务社会的具备开放性与持久活力的自主模型系统生态圈。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协办单位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信息建模委员会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数字地球教育和能力建设工作组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青年科学家创新网络

亚洲地理学会青年地理学家工作组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长江三角洲分中心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导师介绍(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方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海外杰出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A类)。担任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空间减灾卓越中心主任、国际科学理事会(ISC)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中委会秘书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减灾委员会副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青年科学家网络(TYAN)联合主席等。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等期刊副主编、2019及2020年《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副主编。主要从事灾害地理遥感及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81篇)、出版中英文著作7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课题等10 余国家和部委重大科研项目。获联合国“全球脉动”计划奖项、测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国际及省部级奖项8项。


戴强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兼任国际雷达水文协会委员,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ical Processes等国际期刊副主编。主要从事水文灾害和水文遥感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在Science Advances、Water Resources Research、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等期刊上发表 SCI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一等奖、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江苏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高校GIS新锐奖、江苏青年地理科技奖等荣誉。


欧阳朝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博导,获国家优青、天府青城计划、青促会优秀会员等奖项,担任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青促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动力学机制及数值模拟研究,自主研发了专业软件Massflow,利用该软件解决大量科研和工程问题。研发了山洪泥石流预报系统并在凉山州等地业务化运行,取得良好成效。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30余篇。担任顶级综合性期刊The Innovation(IF:32.1)编委。


许冲 研究员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地质灾害研究中心主任,复合链生自然灾害动力学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地质灾害机理与评价学科带头人。从事地震与降雨触发地质灾害基础理论研究与减轻地质灾害风险的应用研究。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多次地震滑坡应急科考。担任应急管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应急管理科技创新规划的主研人员和执笔人,负责“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之地震灾害链观测实验平台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工作。获得四川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一级学会科学技术奖多项。入选国家青拔、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0与全球学者库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获AOGS SE Distinguished Lecture奖(2023)、Vebleo科学家奖(2021)、国际地质灾害减灾协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9)等多个国内外奖项。发表论文375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31篇,总被引13500多次。获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余项。出版英文专著和科普图书共5本。(曾)任7个期刊副主编,23个期刊编委。


培训内容

灾害地理遥感建模理论与模型

主讲人:陈方 研究员、于博 副研究员

自然灾害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灾害地理遥感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技术,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多源和动态的遥感数据,检测致灾因子的空间位置,刻画灾害的发展演变过程,评估受灾体的损害状况。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和认知自然灾害风险至关重要,并在防灾、抗灾和减灾的整体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灾害地理遥感建模理论与模型的研究尤为重要。通过构建和优化这些模型,我们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和认知灾害发生的地理空间分布及其潜在影响,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提升防灾减灾的效率和效果。为了进一步推动灾害地理遥感的发展,不仅需要提升其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还需突破在应用中的“准确性、时效性、系统性”等难题。


陈方研究员团队利用以遥感数据为主的地球大数据技术,刻画了灾害影响区域的详细特征,研究成果在灾后评估中取得应用成效,支撑了灾害应对措施的高效制定和实施。


城市系统-复合灾害耦合模拟器

主讲人:戴强 教授

城市系统-复合灾害耦合模拟器(HazardCM)是一个创新的分析框架,旨在精确计算城市在复合灾害下的时空动态暴露程度。通过整合城市环境模块、基于智能体的人口模拟(ABM)、复合灾害耦合模块和动态暴露评估模块,HazardCM形成了一个综合分析框架,能够详细模拟和分析城市复合灾害下人类活动的动态变化。模型深入探讨城市与自然灾害的系统性关系,不仅关注灾害本身,还考虑人类行为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互动。城市环境模块为城市元素(如建筑物和网络)提供空间表达,基于智能体的模型捕捉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而复合灾害耦合模块则将灾害元素与城市系统有效连接。动态暴露评估模块通过结合灾害与人类日常活动过程,量化城市复合灾害的潜在影响,突破了传统模型中将暴露元素视为静态的限制,并允许在考虑人类和灾害动态特性的同时,深入分析暴露性的时空特征。HazardCM为政策制定者和城市规划者提供了理解城市复合灾害动态特性和制定灾害风险管理策略的科学基础,未来,模型将扩展至更多灾害类型和多灾种综合模拟,并预计以开源形式发布,以促进全球不同城市对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科学发展。


地质灾害动力过程模拟与危害范围评估技术

主讲人:欧阳朝军 研究员、杨东旭 副教授

地质灾害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自然灾害之一,灾害动力学过程的有效模拟和评估对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团队针对大型滑坡高速远程运动堆积、泥石流沿程侵蚀规模放大等动力学机制及演化过程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开发了基于广义深度积分的连续介质力学方程,能考虑复杂地形地貌、多层多相流和沟床侵蚀等特征,具有二阶精度和自适应求解功能的高效能地表灾害动力过程仿真软件Massflow,可模拟滑坡、泥石流、碎屑流、山洪、雪崩、堰塞湖等地质灾害及灾害链动力演化全过程,还适用于山区流域水文计算、尾矿库溃坝、流固耦合等一系列灾害问题的数值模拟工作,能为地质灾害定量风险评估、基础设施与城镇规划布局、应急减灾与救灾策略制定提供模型、理论与技术支持。


地震群发滑坡概率评估预警模型

主讲人:许冲 研究员、邵霄怡 副研究员

地震往往触发群发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分布面积广、数量多、危害严重,因此,开展多时空尺度群发地质灾害概率评估预警工作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群发地质灾害概率评估预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团队借助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建设了地震群发地质灾害数据库、研发了考虑地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因素的多时空尺度地震触发地质灾害概率评估预警技术和模型,建成了地震群发滑坡概率评估预警系统平台。该系统可以计算任何时间尺度的地震动条件下,各种地形、地质、水文等因子组合下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真实概率。预先计算了我国在经历0.1g、0.2g、0.3g、0.4g、0.5g、0.6g、0.7g、0.8g、0.9g、1.0g共十种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景下的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绝对概率。可在分钟级快速计算出同震地质灾害绝对概率分布。还可将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与之对接形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中长期概率危险性评价图,为解决重特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落后,灾情难以预估,信息获取缓慢,灾情评估误差大,决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一个切实有效的科学方案。


培训方式

第四届国产模型培训班采取线上视频授课、OpenGMS平台辅助学习以及期终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每堂课程由主办方协助授课团队完成,学员须在课程开始前完成签到。本次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

授课途径:腾讯会议


考核方式:每位学员至少选择3个模型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由模型主讲老师团队统一考核。考核通过的学员将获得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联合颁发的结业证书。


培训时间

2024年8月1日-8月8日,每天上午9:00-12:00点(如有特殊情况导致培训时间变更,将于课前另行通知)。


报名条件

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青年学者以及高校学生。


报名方式

通过报名链接或二维码进行网上报名。

截止日期:2024年6月30日。

通过审核的学员将以邮件的形式通知录取。


报名链接:

https://www.wjx.cn/vm/YvAYPfb.aspx

报名二维码:

联系方式

本次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OpenGMS团队承办

统  筹

陈  旻 教授

邮箱:chenmin0902@163.com


联系人

朱之一

电话:15195902225

邮箱:zhuzhiyi1030@163.com


何元庆

电话:15621466329

邮箱:heyuanqing007@163.com


吴  凯

电话:18955506767

邮箱:wukai18955506767@163.com


活动官方网站https://geomodeling.njnu.edu.cn/modelTrainingCourse/


活动QQ群号:761216790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在“阅读原文”增加本文链接)


编辑:李   娟
审核:余   青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征稿启事

企业家风采”“创新之声”“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科普”“预见2024等主题宣传(专栏)行中,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欢迎报名参训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