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探秘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
最新动态
探秘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
2025-11-1831
















探秘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

本刊编辑 白 洁


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核心地带,一座充满科技感的建筑——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完备的地理信息专业科技馆,这里既是测绘科技演进的“史诗长廊”,也是未来智慧生活的“全景沙盘”。

科技馆由一厅六馆一影院组成,包括序厅、导航与位置服务专馆、航天航空遥感专馆、地理信息系统及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专馆、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服务专馆、地图及地理信息文化专馆、“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美丽德清”专馆以及未来影院。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我们开启了一场时空对话,亲身感受地理信息科技如何深刻改变世界。

图片

小学生参观科技馆

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踏入科技馆序厅,仿佛打开了一部立体的历史长卷。柔和的光线下,那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测绘仪器静静陈列,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人类探索世界的永恒追求。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架精致的指南车模型。透过玻璃展柜,可以清晰看到内部精巧的齿轮传动装置,无论车身如何转向,车上仙人的手臂永远指向南方。这种利用纯机械结构实现的精准指向,其精巧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高超水平。在指南车旁边是记里鼓车,它像一位整装待发的将军,仿佛向参观者无声诉说着帝国的疆域梦想。每一次车轮滚滚,齿轮便在其内部开启一场精确的舞蹈,一里一磕,十里一响,那沉稳的鼓声与清脆的铃声,为“丝绸之路”标注了现实的里程,为“江山一统”提供了精确的注脚,将广袤的国土一寸寸丈量进文明的记忆。

不远处是明代郑和船队使用的航海罗盘复制品。24方位的天干地支与八卦五行标记精细无比,透过它仿佛看到了600年前航海家们依靠这些仪器劈波斩浪、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壮阔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罗盘体现的导航技术,比世界记载最早的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这些古老的测量仪器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文明的见证。它们诉说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天地万物的探索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代地理信息科技发展的文化根基。

触摸北斗的科技脉搏

走进导航与位置服务专馆,一面巨大的“霍格沃兹触摸互动墙”立即吸引参观者的目光。这面充满魔力的墙壁让抽象的技术变得触手可及:轻轻触摸“轮船”图标,墙面上立即泛起波纹般的蓝光,悠扬的汽笛声中,一艘巨轮的全息影像破浪而出;点击“汽车”图案,一辆智能网联汽车在投影的道路上飞驰;触碰“卫星”标志,一颗北斗卫星模型从天花板缓缓降下,环绕着参观者旋转。在光影交错中,参观者仿佛拥有了魔法。

在北斗导航系统展区,静静停驻着一辆充满未来感的无人售货车,银白色的流线型车身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从饮料零食到应急用品,从热咖啡到冷鲜食,像一个“行走的便利站”。而这一切精准的移动、停驻与服务,都依托于北斗系统看不见的牵引,它知道何时该去哪里,知道哪条路径最顺畅,知道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安全避障。这不仅是零售模式的革新,更是北斗技术赋能百姓生活的一个注脚。特别令人感慨的是,北斗系统不仅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其授时功能还在精准农业、电力调度、金融交易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遥感技术打造“天空之眼”

航天航空遥感专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直径2.5米、高3.2米的蓝绿色地球模型。它不停旋转,“德清一号”“高分一号”“高景一号”等遥感卫星绕着它运行,生动演示了遥感卫星如何环绕地球轨道工作。这个令人惊叹的模型不仅展示着地球的形态,更实时呈现全球植被覆盖、海洋温度、大气运动等数据。当馆内灯光暗下,“地球”表面的灯光显示出全球夜间的灯火分布,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如银河般璀璨夺目。这一刻,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眼前。

戴上AR设备,参观者瞬间仿佛置身浩瀚宇宙。太阳系中的行星近在咫尺,伸手可触的金星散发着炽热的光芒,木星上的大红斑如同巨眼注视。特别震撼的是,当看向地球方向时,可以看到“德清一号”卫星正在轨道上运行。这是我国首个以县域命名的遥感卫星,由入园企业长光卫星于2018年1月19日在酒泉发射升空成功入轨,其地面分辨率达到0.72米至0.92米,为相关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

在遥感技术应用展区,一个特别的装置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这是中科院落户在德清的亚洲唯一大型微波目标特性测量装置。工作人员演示了如何通过这个装置测量一粒稻谷的微波特性,然后将数据上传至卫星,从而在全球范围内监测水稻分布。这项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粮食估产、水质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展现了遥感技术如何守护人类的家园。

GIS点亮智慧生活

GIS(地理信息系统)及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专馆内,一个巨大的智能沙盘令人叹为观止。点击触摸屏,沙盘上相应的区域便会亮起灯光,让参观者能直观感受到GIS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选择“智慧水利”,沙盘上的河流水系立即泛起蓝光,水位数据实时跳动;切换到“生态环境”,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以色彩变化呈现;体验“城市治理”模式,可以模拟调度各类资源,亲眼看到如何通过空间分析优化城市管理。

展馆通过生动案例展示了GIS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深度融合,产生无限放大的服务能量:“GIS+工业”领域,德清县推出企业码、工业企业大数据平台等系统,让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掌握县域工业经济运行情况;“GIS+农业”方面,极飞科技的植保机实现精准喷洒和播撒,能够为用户节省30%的农药和90%的植保用水;“GIS+出行”领域,德清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先导区,推动“车联网+地理信息”跨界融合;“GIS+城市管理”方面,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全力打造全县统一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平台,可对垃圾分类、渣土车、城市市容市貌等进行数字化管控,可以做到实时监测、及时整改;“GIS+应急管理”方面,德清县应急管理局建立的“一张图”服务平台,整合了监管企业、危险源、隐患点、应急资源等各类信息,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可视化指挥和快速响应,这种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正在让城市变得更加安全;“GIS+旅游”领域,展示了基于德清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并与省文旅厅及德清县“城市大脑”互联互通,绘制了德清旅游优质资源“一张图”,为游客提供全县旅游的主要点位、优质民宿及景区等信息服务;“GIS+公安”领域,入园企业中海达为杭州东站建立了全息三维系统,便于公安日常管理、应急响应,提高资源调度的效率,也有效提升了民众快进快出、定点定位、快速可达、导游导购的体验。

展示中国测绘奇迹

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服务专馆展示着一个又一个中国测绘的奇迹。

在珠峰高程测量展区,陈列着2020年测量队使用的装备。通过VR设备,参观者可以体验海拔8800多米的测量环境,感受那份攀登的艰辛。最令人自豪的是,这次测量全部使用国产装备,北斗系统首次参与珠峰高程测量,将中国精度8848.86米刻在了世界之巅。德清地信企业中海达、南方测绘的测量仪器都参与了这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

港珠澳大桥的测绘故事同样震撼人心。德清地信企业海源参与了海底测绘工作,在33节沉管安装检测中,将每节重近8万吨(相当于航母重量)的沉管安装误差都控制在厘米级,将采用传统方法需要6个月的海上作业时间缩短至1天。这项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测绘技术的精确度,更体现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

展馆还特别展示了中国在深海测绘、极地考察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海斗一号”深海潜水器打破了世界无人探海探测记录,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测绘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从珠峰之巅到万米深海,中国测绘人正在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壮美山河,用技术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

文明演进的空间印记

地图及地理信息文化专馆带来的是另一种震撼。通过创新的互动展示方式,让参观者领略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圆盘形的“中国疆域地图”投影在地上,参观者通过人体感应选择朝代,脚下的光影随之流转:选择“唐朝”,辽阔的疆域立即展开,丝绸之路如金色脉络延伸向西;切换到“元朝”,版图瞬间扩展,展现出历史上最大的中国版图。这种互动体验让历史的变迁变得直观而生动,让参观者在时空穿梭中感受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这里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地图复制品。中国第一张有经纬线的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历时10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走在了世界前列,可惜长期被收藏在内府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只有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地图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这幅宽0.59米、长30.12米的巨幅绢本设色地图,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全卷共画出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都有清晰标注。这幅地图曾流失海外,2017年由世贸集团许荣茂先生购回并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它的存在以实物证明:在西方地图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对世界地理已有清晰认识。

展馆还特别纪念了德清本地著名的地理学家胡渭。他在康熙年间撰写的《禹贡锥指》,对九州分域、山水脉络的沿革变化详加说明,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沿革的重要参考书。被梁启超评价为“清代研究古地理之首”的胡渭,正是德清这片土地地理文化底蕴的代表。

点亮未来的创新沃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技馆内展品丰富多彩

未来影院为参观画上完美句号。360度环绕的巨幕让人完全沉浸在视觉盛宴中,影片带领观众从地理信息推动人类文明、改变人类生活、引领人类未来三个维度,全面展望技术发展的美好前景。当影片展示未来智慧城市时,观众仿佛乘坐飞行汽车穿梭在摩天大楼之间,无人机在身旁编队飞行,智能系统实时优化城市运行。

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除了主题展馆的一二层外,三至四层的地理信息少年科学院有6400平方米研学空间,是青少年进行研学探究和科技探索的主要场所。三层设置10间学习体验教室,四层设置1个报告厅和6个科技类体验式专馆,分别是机器人馆、机甲大师馆、3D打印馆、无人机馆、测绘虚拟仿真馆和智慧编程馆。2023年7月,地理信息少年科学院正式启动,这种“地理信息+科技教育”的创新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2023年暑期科技特色研学营一经推出就吸引293名学生报名,展现了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亲手操作无人机,学习编程技巧,体验3D打印的乐趣,在玩乐中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名词和数据,而成为了可触摸、可感知、可理解的生动体验。当我们漫步在科技馆中,每一个展项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地理信息,让生活更美好。从古老的指南车到现代的北斗系统,从手绘地图到数字地球,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梦想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是实现梦想的工具和方法。

图片


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

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召开

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开幕

央视:2024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8501亿元 增速4.8%

2024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超8500亿元

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暨北斗应用博览会在浙江德清开幕

新华社:“北斗+”融合创新正加快赋能千行百业

记者手记:地理信息产业何以百花争春齐斗艳?

德清:打造全球地理信息产业高地“十大举措”发布

高端论坛报告分享

李德仁院士:时空智能时代测绘遥感学的使命

郭仁忠院士:建设不负时代的测绘地理信息新工科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中国测绘》2025年第10期

新媒体编辑:李英晨  姜懿轩

初审:王瑜婷  王玉玲  刘志勇

审核:黄   健

审签:夏   俊

转自:资源中国公众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编辑:李   娟
审核:余   青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征稿启事
          图片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图片
          图片

          欢迎留言评论转发分享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