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智能筑基 驱动全域数字化转型
分论坛
时间:11月7日 08:30—12:00
地点:德清国际展览中心2号馆3楼E306
承办单位: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实景三维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云际时空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致辞嘉宾
李维森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
主持人
吴华意
长江学者、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嘉宾
李德仁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著名测绘遥感学家,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08年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授予名誉博士,2012年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授予最高荣誉“名誉会员”。
报告主题:时空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
报告简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是用时空信息来描述的。在当今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时空数据获取、处理、信息提取与知识挖掘需要走向智能,时空智能学应运而生。
报告将介绍中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在北斗、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方面的典型应用。报告还将介绍东方慧眼智能遥感卫星星座计划,通过通导遥一体化、卫星星座组网观测、在轨处理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实现卫星遥感从服务政府、服务行业到服务大众的服务模式创新跨越。
报告建议要努力推进和实现天空地海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要抓紧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的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创造多个万亿级产业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要勇敢推动测绘学走向时空智能学。
武文忠
中国测绘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个人简介:自然资源部原总规划师,现任中国测绘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测绘地理信息业务和管理工作。
主笔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组织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基本规定》《智能网联汽车时空数据传感系统安全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智能网联汽车时空数据安全处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推动全国地理国情监测第一个部省联合试点和秦岭地区1:1万无图区测图;组织实施2020珠峰高程测量,主体参与全国测绘资质管理、注册测量师制度和“多测合一”政策改革。积极谋划和推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应用。
报告主题:十五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挑战与机遇
报告简介:“十五五”时期,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双重变革。一方面,技术融合深化带来新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催生了实景三维中国、自动驾驶高精地图、数字孪生城市等新业态,服务领域从传统支撑向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跃升。
另一方面,事业也面临严峻挑战。包括:技术迭代加速下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迫切要求;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自然资源管理、智慧社会建设等领域日益增长的精细化、智能化地理信息需求。
本报告将深入剖析“十五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与战略机遇,探讨其发展方向,旨在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现代化大局提供参考。
孟淑英
国家能源集团卓越工程师、北斗时空运营中心总工程师、数智科技公司首席专家
个人简介:长期从事国土调查、遥感监测等业务,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调查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组建空间信息团队,开展“北斗+空间智能”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与时空智能技术落地,致力于以空间信息应用产业化赋能企业智慧化发展。
报告主题:天空地一体化时空赋能煤矿生态环保监测技术与实践
报告简介:本报告聚焦于国家能源集团的煤矿生态监测创新实践。内容将围绕“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的构建展开,详解AI大模型在多场景、多要素业务化监测中的融合应用,展现数智技术驱动环保能力升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蒋永华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个人简介: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军委科技委某专业组专家,珞珈一号01星地面系统总设计师、吉天星A-03\04星地面系统副总师、宁夏中卫定标场技术负责人,感光学会遥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指控学会空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国产遥感卫星设计论证、高精度几何辐射处理、智能处理及应用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主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分专项课题、青年/面上基金、预研、型号分系统研制超过20项。
报告主题:多源卫星数据的联合平差与dsm生成技术研究
报告简介:我国已在轨卫星搭载了光学、SAR、激光探测载荷,可实现对地表目标的多维度探测。不同载荷成像特性不同,如光学载荷易建模、SAR载荷平面精度高、激光载荷测距精度高等,在对各类载荷进行精细化处理的基础上,可开展多载荷复合处理研究,通过优势互补提升几何探测精度。
王 华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
个人简介: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测绘发展研究中心,测绘地理信息智库成员、资深专家。长期深耕自然资源管理与地理信息领域,兼具政策制定、实践推进与理论研究多重经验,持续推动地理信息领域的政企协同、技术转化,是省内时空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报告主题:与时俱进统筹发展与地理信息安全
报告简介:立足数字文明时代下地理信息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针对地理信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保密日益突出的主要矛盾,系统审视并剖析现有地理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技术手段的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与不适应性,为统筹地理信息高质量发展与安全提供方向性指引。
李 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洪水预报调度、设计洪水计算、城市洪涝模型、数字孪生水利等领域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主编专著3部、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30篇。获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大禹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长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报告主题:基于知识图谱和大模型的水利知识平台建设实践
报告简介:本报告聚焦水利洪涝灾害防御核心需求,系统阐述水利知识平台的建设背景、核心要求与落地路径。具体内容围绕防洪调度知识平台展开,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平台的整体建设思路与框架设计,明确技术方向与功能定位;二是多层次知识库、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水利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微调技术、智能问答系统的开发逻辑;三是服务防洪 “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全流程的智能知识引擎建设要点,并结合应用实践展示平台在防洪调度应急指挥中的实际价值,为水利领域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朱 毅
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应用总经理
个人简介:正高级工程师。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委会委员、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应用中心总经理。
长期从事时空信息管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政务数据治理等领域的咨询设计、应用研究等工作,主持或参与了湖北、广东、浙江、陕西等多个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城市管理项目建设。
报告主题:时空智能底座赋能全域数字化转型
报告简介:为应对全域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挑战,吉奥时空推出了以时空智能为核心、融合地理孪生、大数据与物联网的“感数图智信”一体化数字孪生底座解决方案。该路径通过构建数字孪生底座,汇聚多源信息,并融入可信理念以保障数据根基,为多类场景提供感知、推演、决策支撑。目前,该解决方案已成为助力多个省市的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升级。
尹向军
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中心所长
个人简介: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中心,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中国测绘学会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江苏首批时代“测绘苏军”科技创新领头人、江苏测绘地理信息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智慧城市基础时空数据研究与应用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省行业科技进步、优秀工程各类奖项30余项,发表核心论文20余篇。主持参多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报告主题:城市级地理要素数据智治赋能实践
报告简介:本报告聚焦智慧南京“一张图”地理底图数据智治,深度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地理底图实现从“有”到“优”、从“静”到“动”的关键转变。紧密围绕社会治理“一网统管”、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核心应用场景,系统阐述概念模型、数据关联、自动派生、协同更新等多维度实践成果,探索数据重塑治理新模式,构建了城市“一图一码一址一景”互联互通的数据体系,为基层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优化、民生服务保障等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全方位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苗圣法
云南大学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个人简介:云南大学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孪生智能风控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邮政总局“科技英才推进计划”。兼任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北京食品学会理事,预制食品专委会专家,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荷兰莱顿大学和特温特大学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工作,担任过荷兰沃达丰数据科学家和顺丰机器学习资深高级工程师。 研究的领域为智慧物流、智能风控和时空AI和结构健康监测。 目前主持和参与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 2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1 项,横向课题 3 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
报告主题:时空语义知识图谱技术和应用
报告简介:将空间的复杂语义和生命周期信息融入时空语义知识图谱,使时空基座具备时空还原和时空推演的能力,实现城市事件在语义与几何双空间的自动归位与因果推演,为超大城市治理和智慧警务提供可泛化的时空智能范式。
本报告围绕时空语义知识图谱技术,分别就时空语义知识图谱的构建、时空推理机制的建立、时空语义知识图谱的应用和时空大模型展望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
分论坛预告:
科技融智·智绘文保:智能化测绘引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质发展
陆海一体空间基准理论及应用暨空间基准全国重点实验室坤舆论坛(第二期)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协会通知
>>协会通知
>>协会通知
>>协会通知
>>协会通知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近期要闻
>>近期要闻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欢迎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