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智能赋能智慧城市
分论坛
时间:11月7日 08:30—12:00
地点:德清国际展览中心2号馆3层E304
承办单位: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城市空间信息工作委员会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深圳大学
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测绘地理信息协会
致辞嘉宾
李维森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
李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持人
刘洋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
朱家松
深圳大学教授
报告嘉宾
李志林
西南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
个人简介:中国测绘学会会士,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青(海外),西南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及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任国际制图学会副主席、中国测绘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国务院测绘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香港理工大学任教20多年(历任助理/副教授、教授及讲席教授),并在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地任博士后研究员及讲师。
报告主题: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熵
报告简介:现在的城市研究主要利用物理、数学、经济、生态等手段来理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主要目的是发展城市进化的合理理论,如城市建模、模型层次的指数。这些研究大多在关系和格局层次,没有到达理论层次。本次报告强调,智慧城市的理论应基于物理定律。考虑到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互物质与能量。因此,热力学是城市理论的基础。城市的发展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样,是一种“从有序到混乱无序”的熵增过程,而城市规划正是为了在对抗熵增。本次报告指出,热力学中的波尔茨曼熵是格局信息熵,能更好地刻画城市特征,并介绍波尔茨曼熵最新研究进展。
詹庆明
武汉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字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技术应用学委会副主任,中国城科会城市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中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主持科技部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1次,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
报告主题: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圈区域发展格局分析关键技术与应用
报告简介: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基于多源数据,包括地理国情数据、POI数据、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在城市圈区域发展格局分析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
杨必胜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个人简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自然资源部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点云处理、空间智能、遥感与GIS应用等方面研究。担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点云处理工作组联合主席、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副主编、《测绘学报》编委、《遥感学报》副主编;获 2019 年全球Carl Pulfrich 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各 1 项,授权发明专利 3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报告主题:城市立体空间综合感知与绿色低碳发展
报告简介:城市空间的竖向用地事关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报告从城市空间立体综合感知的手段与方法出发,阐述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竖向用地类型提取,包括建筑立体形态、植被立体形态等高质量提取的方法与效果,探讨城市空间竖向用地与城市热岛、清洁能源利用和碳汇间的相互关系,赋能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易 鹏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花都分院院长
副总工程师
个人简介:测绘正高级工程师。作为城市更新领域的资深专家,长期致力于城市更新基础数据调查、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工作。在城市规划和测绘领域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大型城市更新项目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专业能力和研究成果在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报告主题:多传感器融合的城市更新大数据智能获取与处理
报告简介:构建了多传感器融合的城市更新大数据智能获取与处理模式。首先通过建立统一的时空基准配准多源传感器数据,综合低空摄影测量、地基多平台激光扫描等数据采集手段,通过构建内外业一体化平台、建筑群自动化面积计算及权属管理等技术,度身定做面向多源测绘数据综合处理体系,建立以先进、多源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技术为基础的测绘智能服务体系,实现城市更新基础数据的智能测绘与感知。
杜世宏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系主任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国家重点基金等项目30余项,主要从事地理信息机理与建模、时空大数据与智能分析、智能遥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15项。担任TGIS、RSE、IJDE、JGSA等国际期刊副主编或编委,以及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委会、中国测绘学会遥感与摄影测量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主题:时空大数据驱动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监测评估
报告简介:城市人居环境监测评估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城市发展目标和落实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举措的重要支撑.报告主要介绍时空大数据驱动的社区尺度城市人居环境监测评估方法,包括多模态时空大数据融合、高分辨率城市景观自动提取、时空精细的大气-水热环境要素定量反演、多要素耦合的城市人居环境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时空大数据协同的城市人居环境监测系统等,以及在中德5个典型城市的应用示范情况。
涂 伟
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主任
个人简介:特聘教授,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测绘学会青年测绘科技创新人才,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城市空间信息工委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城市时空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等项目20余项。发表SCI/SSCI论文75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得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测绘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和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2015)。
报告主题: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空间智能方法及应用
报告简介:城市是地理空间与人类活动频繁交互的区域,也是时空大数据高度密集的区域。本报告从城市空间立体综合感知的手段与方法出发,讲述利用对地/对人观测数据融合的方法,进行城市场景、功能及其变化的精准识别,重建海量人类活动并分析活动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时空模拟,进行情景推演;集成强化学习,进行城市空间智能优化,支撑面向人的城市数字化、智能化跃升。
柳翠明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沙分院院长
副总工程师
个人简介:正高级工程师,广州湾区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作为地理信息领域的专家,他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牵头推进广州鹰眼示范系统研发、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等重要项目,显著提升了院的专业技术声誉。他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行业生态,通过设立香港联络处、与国际知名企业奥雅纳合作,成功链接港澳及国际优势资源,推动地理信息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来”与“走出去”,为落实国家湾区战略、提升院品牌影响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报告主题:南沙鹰眼——空天地协同赋能智慧城市治理
报告简介:广州市规划院自去年3月起全面统筹南沙区全区无人机服务,创新推出“无人机一体化服务”模式,通过36台无人机机场+地面采集车+星载遥感数据的融合监测,配合“五统一”的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区近40个单位上千个用户提供自然资源调查、城市管理监测、应急响应等13领域共计74类应用服务,在提升政务效能、赋能基层治理、支撑应急响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积累的视频5775条,照片1056567张,各类线索18063宗构成了南沙区详尽的时空信息数据资产,初步形成低空经济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2024年9月27日,孙志洋市长在《穗府信息·工作动态》2024年第187期做出专门批示,要求对外模式输出。综合服务做法得到各级媒体广泛专题报道10余次,吸引来自唐山、贵州、香港等全国各地团体到南沙学习交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分论坛预告:
科技融智·智绘文保:智能化测绘引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质发展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协会通知
>>协会通知
>>协会通知
>>协会通知
>>协会通知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近期要闻
>>近期要闻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欢迎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