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分论坛预告丨低空安全分论坛
最新动态
分论坛预告丨低空安全分论坛
2025-10-2498



图片

低空安全分论坛

时间:

2025年11月7日(周五)上午08:30-12:00

地点:

德清国际展览中心5号馆206


承办单位: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低空安全工作委员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主持人

图片
李凉海 

航天科技集团九院技术首席、原总工程师


       李凉海,航天科技集团九院技术首席、原总工程师,兼航天科技集团体系与创新院副首席科学家,空天电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航天测控通信与先进雷达方向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工作,目前主要研究低空经济、低空安全及网信体系方向,获国防科技发明一等奖与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项。出版专著3部、专利50余项、论文50余篇,培养国家级领军人才、领域专家20余人。为我国新一代精确制导武器、气象海洋遥感载荷、天地一体化测控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报告嘉宾

图片

张振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


个人简介:

      张振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杰出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体制雷达和先进信号处理技术,主持研制了以二维相控阵多模导引头、微纳SAR卫星载荷、无人机SAR/GMTI雷达为代表的30余项高性能雷达装备,近五年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173课题2项、166课题1项,为各军兵种、国家气象局、海洋局等军民用户提供“撒手锏”武器与新质能力。成功申请多飞行器平台智能协同研发平台专项建设经费,开展多平台智能协同感知、抗干扰技术研究,并构建内场数字孪生系统,对红蓝双方智能体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攻防博弈对抗进行推演评估。先后发表论文35篇、受权专利46项。获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航天科技集团一等奖3项、创新奖1项、创新团队1个。

报告主题:《内外结合的低空安全实时数字孪生系统》

报告简介:

       随着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非法飞行、监管盲区、极端天气干扰、电磁环境复杂等飞行安全和要点区域防护问题日益凸显,传统 “单点监测 + 静态管控” 模式已难以满足低空安全精细化管理需求。为此,构建内场、外场相互结合的低空安全实时数字孪生系统成为破局关键。提出了一种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的低空安全配置方案优化、性能推演评估系统,通过外场实时采集物理低空域的多源数据,结合内场构建的高保真数字场景模型,实现物理低空与数字空间的实时映射与双向交互。系统依据低空应用场景划分不同安全等级,通过内场仿真推演不同场景下的最优安全防护策略,同时基于外场数据实时更新数字模型,精准评估特定监控措施下的安全性能。系统可有效解决低空监管碎片化、风险预判滞后等问题,为低空安全管理提供了 “数实验证-仿真推演-策略优化-性能评估” 的全闭环解决方案,是支撑低空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


图片
蔚保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综合时空网络与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主任


个人简介:

       蔚保国,研究员,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第五十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综合时空网络与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北省十四届人大科教文卫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遥感遥测遥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室内导航定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指挥控制学会空中交通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时间频率专委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位置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中国委员会委员。

报告主题:《虚实共生低空时空网络与飞行安全管控》

报告简介:

       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综合时空体系与智能位置服务。如何实现综合时空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极具挑战性的技术和产业难题。综合时空网络是综合时空体系的根技术,是新一代电子信息系统的共性基础设施,综合时空网络具有“泛在、融合、智能”的技术特征。报告围绕保障低空飞行安全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需求,从时空信息技术视角,首先分析了国内外面向无人机及其大规模集群导航定位的相关技术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提出“低空时空网”概念以及基于泛在精准可信时空网实现低空安全管理服务的技术路径。其次梳理归纳了低空时空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网络机理机制和模型问题、多维时空网格计算评估问题、多威胁要素下弹性定位导航问题等;阐述了我国在低空时空信息领域相关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广域导航增强网络、局域感通导控一体化网络、数字孪生多维网信场图、弹性综合导航等研究基础和优势。最后展望了综合时空网络向智能时空发展演进的趋势动态,探讨了“网图一体”的智能定位新范式以及在未来全域无缝定位导航和低空飞行安全管控的应用前景。


图片

吴强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副总师


个人简介:

       吴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师,研究员,长期从事海军航空武器体系发展规划和作战效能研究,航空技术体系研究。负责中央军委科技委“无形截击”反无人机挑战赛工作,任总设计师,全面开展策划,设计,条件建设,测试实施,反无人机技术支持。数年来,完成了1400台套反无人机探测和反制产品的测试,并为部队、公安、冬奥会、石油、核电站等用户部门遴选出优秀的反无人机探测和反制产品,为核心部位防御和国家重大能源设施防御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小微型攻击无人机领域,负责第一届《极地成本无人机竞优比测活动》(装发下达、空军装购局主办,2025年2-3月举行)的赛事总体框架、比赛规则设计和赛事组织管理工作,完成了154支队伍、600余架无人机的侦察、攻击、反装甲、投送等效能评测。
报告主题:《反无人机水平及无人机威胁研究》

报告简介:

       简述历届“无形截击”反无人机挑战赛情况以及国内反无人机技术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辩证角度,讲述反映无人机威胁的各类控制技术和攻击战术。

图片
黎波
北京大学教授、研究员
北京大学工业软件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助理院长


个人简介:

       黎波,国家高层次人才,北京大学京东方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工业软件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助理院长,江西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主任。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与NASA JPL研究员、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机械航空系终身教授。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Glenn Faculty Fellowship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奖。黎波建立了非平衡态多物理场强耦合理论与极端条件下材料动态响应计算数学方法,领导并参与了极端力学理论、新能源电池多物理场多尺度模型与数值仿真、金属增材制造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工业软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工信部重大专项、科工局重点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面上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揭榜挂帅专项等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与通信作者在JMPS,CMAME,IJNME,Int J. Impact,Int. J. Fracture等国际著名力学期刊上发表文章70余篇。

报告主题:《工业软件赋能低空安全》

报告简介:

       为应对低空经济面临的系统性挑战——涵盖装备本体在复杂工况下的功能可靠性、结构完整性,以及运行环境中空域交通的高密度交互与突发扰动风险,亟需构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与管控体系。工业软件作为该体系的核心赋能技术,为低空安全提供了从微观装备到宏观系统的全方位保障。在研发设计阶段,工业软件通过高保真的多物理场建模仿真,为装备本体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数字验证基础与优化策略。延伸至运行管理阶段,工业软件进一步演化为覆盖“装备-环境-空域”的实时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与决策支持的范式转变。最终在装备本体安全与空中交通系统韧性两个维度上,共同构筑起一个全息感知、智能决策、动态调控的数字孪生低空运营体系。


图片

李霓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


个人简介:

       李霓,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海外青年人才,西安市飞行器智能认知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智能感知与集群控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军口/民口等项目等10余项。共发表论文SCI/EI/CSSCI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应用于国防和工业领域,参与主编教材2部。获得陕西省航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十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

报告主题:《低空经济背景下安全飞行关键技术》

报告简介:

       面向低空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探讨保障低空飞行安全的关键技术。围绕飞行器态势感知、通信与导航、智能避障、交通管理等方面,分析低空复杂环境下的主要安全风险与技术挑战,展望未来低空飞行安全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路径。


图片

王志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


个人简介:

       王志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电子学会理事。2022年度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序3)、首届“工信杰出青年”、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荣誉。长期从事航空导航和航空通导融合研究,推进北斗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成果广泛应用于军民航。

报告主题:《完好性监测技术及低空安全应用》

报告简介:

       系统梳理了完好性监测技术的发展脉络与核心理念,介绍导航完好性的起源、基本概念及其在低空飞行安全中的关键作用,重点展示低空飞行导航体系需求与特征、多源融合导航完好性监测关键技术及多智能体协同完好性监测方法,展望低空导航完好性框架的构建与未来发展方向。


图片
张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个人简介:

       张勇,清华大学工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低空安全中心副主任,雄安新区社会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首都社会安全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公共安全专委会会员。从事低空警务(无人机防控与应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低空安全应急管理》主编,《智慧治安专题研究》《智慧治安概论》副主编,参编《中国民用无人机管理》《低空安全治理:技术、管理和法治的途径》《无人机反制技术及应用》。已发表SCI论文8篇,EI论文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与起草无人机探测分类分级ISO国际标准。主持多项低空安全相关科研项目,深度参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低空安全研究院以及京津冀低空经济创新港建设工作,在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和公安派出所进行下派锻炼,深入实战单位开展低空实战研究。

报告主题:《面向无人机扰航场景的低空安全治理》

报告简介:

       无人机低空安全管理是以减缓风险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必须政策和技术双管齐下。报告从低空经济发展及无人机扰航现状出发,讲述我国现有无人机规制体系及技术治理体系,重点讲述无人机探测反制的技术体系,机场场景的无人机防控的特殊需求与应对策略,讲述低空安全公安执法,推进低空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路径,有力维护国家安全低空疆域,大力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图片
周伟光
南京天朗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首席科学家


个人简介:

       周伟光,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具有20余年雷达研发经验。从事雷达总体论证、设计和研制工作,带领团队专注低空雷达核心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0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外观设计和软著20余件,推动行业技术发展。

报告主题:《城市背景下目标探测面临的挑战分析与思考》

报告简介: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背景下的低空目标探测技术在低空飞行器交通管理、低空安全管控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报告从应用需求出发,聚焦城市背景环境特点,系统分析了低空目标探测的核心挑战及原因。在目标特性、目标发现、目标识别、数据融合、意图研判等方面开展多维度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发展建议。


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的通知(第三号)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的通知(第二号)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的通知(第一号)

分论坛预告:

时空地理数据安全防护与要素潜能激发
“北斗+”具身智能与时空智能青年科学家论坛
组合定位与场景感知

自然资源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论坛

弹性PNT与智能应用

多源时空智能与创新应用

拥抱人工智能,赋能工程测量创新发展

边海地图研究护航国家边海权益

低空经济与低空遥感

北斗/GNSS散射信号陆海面遥感技术及应用

大地测量发展与北斗时空服务

低轨卫星导航定位及应用

共筑“芯”生态,智联新出行

科技融智·智绘文保:智能化测绘引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质发展

陆海一体空间基准理论及应用暨空间基准全国重点实验室坤舆论坛(第二期)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在“阅读原文”增加本文链接)


编辑:李   娟
审核:余   青

>>协会近期直播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征稿启事
          图片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图片
          图片

          欢迎参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