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分论坛预告丨泛在空间定位技术与应用
最新动态
分论坛预告丨泛在空间定位技术与应用
2025-10-24152



图片

泛在空间定位技术与应用

分论坛

时间:

2025年11月7日(周五)下午13:30-17:00

地点:

德清国际展览中心5号馆202


承办单位: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室内导航定位专业委员会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综合时空网络与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主持人

图片

蔚保国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综合时空网络与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主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综合时空网络与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科技委委员、室内导航定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低空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遥感遥测遥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位置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控制学会空中交通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中国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北斗卫星导航与综合PNT技术研究、装备研制与工程应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电子学会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工程突出贡献先进个人、中国民航科技领军人才、中国航天贡献奖、2024智慧城市先锋榜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报告嘉宾

图片

潘树国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 副院长


个人简介: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综合时空网络与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高精度定位与时空智能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研任务20余项。第1完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科技奖励。担任中国卫星导航协会室内定位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卫星导航协会综合交通智能运输专委会副主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中国委员会委员。

报告主题:《地下空间无人平台自主导航技术及系统》

报告简介:

       地下空间是关系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战略空间资源,我国地下空间发展迅速,已成为地下空间利用的大国。然而,地下场景空间结构封闭、物理条件恶劣,无人化、智能化是发展趋势,地下空间自主导航是亟待突破的前沿技术问题。重点介绍地下空间卫星拒止场景自主可信定位、复杂环境雷视融合智能感知、规划与航控制一体的技术进展情况,讨论地下空间无人平台智能化、标准化等方面面临的技术挑战及对策。


图片

孟淑英

国家能源集团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卓越工程师


个人简介:

       孟淑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能源集团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卓越工程师、集团北斗时空运营中心总工程师,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受聘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博士导师,兼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理事、能源北斗与时空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能源集团卫星应用重大科研生产项目和产业化应用专项多项,在行业内相关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取得授权专利10余项,主持的项目获得行业和集团科技奖励8项(排名第一6项、前三2项),本人先后获集团“创新杯”青年科技标兵、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和“节能环保先进个人”等多项表彰。
报告主题:《时空赋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报告简介:

       能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其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全球数字化加速演进、时空信息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全球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进程不断加快,时空基础设施建设和时空信息应用已深入能源领域的各个环节,加速推动了能源产业智慧化转型,成为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报告将围绕“一图、一网、一平台”+一系列终端的时空智能服务体系建设,以通导遥一体化为核心技术手段,提供地图、位置、短报文、气象、遥感、时频六大基础服务能力,助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全面赋能煤炭、电力、化工、运输等产业的智能化、无人化生产与一体化运营。时空智能服务体系将基于能源时空数字底座,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采用“4+1+N”架构体系,在北斗时空基础设施基础上,构建面向能源领域的时空数据、时空计算、时空AI基础设施,以统一时空平台赋能能源场景下的多业务应用。

图片

王军

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副院长


个人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与无人系统。任校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长、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智能感知与无人系统创新平台主任等。是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牵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等。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学会教学科研奖7项等。
报告主题:《突破“迷宫”:地下复杂环境多源融合定位导航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报告简介:

       矿井、隧道和城市地下管网等地下复杂环境,普遍存在GPS信号缺失、空间结构复杂、光照不足以及多种动态干扰,使得自主移动设备的高精度定位与可靠导航成为技术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报告以“突破迷宫”为主题,系统介绍地下复杂环境中多源融合定位导航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首先回顾地下定位与导航的理论基础,包括惯性导航、视觉与激光感知及多源信息融合机理;随后阐述高精度定位与鲁棒导航算法的设计策略,涵盖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误差补偿与路径规划优化;在装备研发部分,展示面向地下空间的智能化平台与自主系统设计及实验验证。最后,总结分析技术应用前景与未来发展方向。


图片

隋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副教授


个人简介:

       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室内导航定位专业委员会委员、《导航定位与授时》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多GNSS组合定位、多传感器融合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等。主持纵向课题13项,先后参与纵向、横向课题5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测绘学报》等测绘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各级科技奖励20项。

报告主题:《超宽带/惯导/视觉/激光雷达多源信息融合室内定位》

报告简介:

本报告聚焦GNSS 信号缺失的复杂室内环境定位难题,针对UWB、IMU、相机、LiDAR单一传感器在狭窄、遮挡、低光照、动态目标干扰、几何特征匮乏等室内场景下定位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室内定位关键技术与方法。

报告核心内容围绕多源信息融合展开,针对不同传感器在复杂室内环境中的短板,开发多方面技术研究:一是针对狭窄、遮挡等复杂场景,研发UWB单基站/双基站定位方法,有效解决狭窄环境下基站布设难题,削弱非视距误差,提升定位可用性及精度;二是结合LiDAR、视觉等技术实现UWB非视距识别与修正,提高测距数据质量;三是针对LiDAR SLAM技术,研发动态目标检测方法及退化环境下的里程计定位方案,兼顾定位精度与定位稳定性;四是优化视觉定位技术,提出面向低光照场景的自适应去噪增强方案,结合轻量化深度估计与视觉SLAM融合提升定位效果;五是构建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系统,结合多种适配策略实现不同场景下的高精度、高鲁棒性定位。通过多场景实验验证(狭窄走廊、地下停车场、商场、低光照空间等),量化分析了各算法的定位精度、运算效率与环境适应性,相关技术可为室内机器人导航、智能仓储、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定位需求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图片

周宝定

深圳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团队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深圳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团队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场景定位与测图、无人自主测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参编行业/团体标准5项,担任国际SCI期刊IEEE Sensors Journal副主编、IEEE Journal of Indoor and Seamless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编委,以及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WG 4.1.6智能穿戴定位工作组副主席、中国测绘学会位置服务工委会委员,获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测绘科技创新人才、高校GIS新锐人物、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

报告主题:《基于无人系统的基础设施检测方法及应用》

报告简介:

       近年来,传统人工基础设施检测方法面临高成本、低效率及安全风险等诸多挑战,无人化检测技术的迫切需求,机器狗、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得到重视。无人化技术推动基础设施运维向全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本报告聚焦于基于无人系统的基础设施智能检测方法,并以隧洞检测作为核心应用案例进行探讨。重点分析无人机、无人车及机器狗等平台的优劣,结合多源融合算法,以解决隧洞环境下的精准定位与建图难题。在浙江丽水玉兰口隧道场景应用案例中,讨论搭载多模态传感器的机器狗与无人机的实地测试性能。       


图片

张恒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

       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委员,国际计算机学会(ACM)空间信息委员会委员,极地救助与打捞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三维时空计算与地理空间智能、城市计算与轨迹挖掘、导航与位置服务等相关研究,创新提出3D LISA、3DSHI、3DPageRank、CGATM、STGDN、TrajGDM等立体时空计算方法,在自然资源数字孪生、综合PNT场景增强、低空污染排放、海洋热浪时空演化等场景进行了深入应用,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院重点部署等6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委科技成果奖5项。

报告主题:《地下电磁空间数字孪生与定位导航场景增强》

报告简介:

      综合PNT智能服务进入室内地下空间与场景密切相关,不同场景应用对定位精度、时延、成本与覆盖范围均有不同要求,单一定位导航系统手段无法成为通用解决方案,建设地下电磁空间数字孪生是实现综合PNT智能服务的关键。本报告将介绍电磁空间与地理空间精准映射融合,通过电磁空间3D时空分异指标快速探测信号盲区及空间结构,搭建电磁大数据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电磁空间场景未来预测等方面科研成果,为综合PNT进入室内地下大空间提供空间场景时空智能。


图片

靳文鑫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所博士后、业务工程师


个人简介:

       国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所博士后、业务工程师。深耕电力北斗技术领域,专注于高精度定位算法优化、电力复杂环境抗干扰防欺骗技术及电力通感融合应用。承担/参与国自然面上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多项,攻关输变电场景下北斗高精度抗干扰技术难题。发表多篇SCI论文,参与电力北斗国、行标制订工作,授权发明专利6项,推动北斗在电力行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应用。致力于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高可靠时空基准技术支撑。

报告主题:《精准时空服务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报告简介:

       北斗技术已成为电力行业时空基准的重要支撑,在电网设备安全监测与高精度授时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本报告系统介绍电力北斗规模化应用情况,重点阐述电力复杂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授时抗欺骗等核心需求与技术。最后,对电力北斗应用技术的未来趋势进行前瞻性展望。       


图片

谢松

综合时空网络与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个人简介:

       综合时空网络与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院级专家。长期从事卫星导航、低轨增强领域中系统建设、设备研制和技术攻关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先后承担10余项北斗重大专项、国家重大工程等重点项目。工作以来,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

报告主题:《低轨导航增强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报告简介:

      当前国内外低轨星座建设如火如荼,基于低轨卫星实现对传统GNSS的增强与备份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低轨导航增强也是我国综合PNT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介绍了低轨导航增强国内外发展现状、低轨导航增强/低轨通导融合信号处理及仿真模拟方面研究成果,最后对低轨导航增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的通知(第三号)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的通知(第二号)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的通知(第一号)

分论坛预告:

时空地理数据安全防护与要素潜能激发
“北斗+”具身智能与时空智能青年科学家论坛
组合定位与场景感知

自然资源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论坛

弹性PNT与智能应用

多源时空智能与创新应用

拥抱人工智能,赋能工程测量创新发展

边海地图研究护航国家边海权益

低空经济与低空遥感

北斗/GNSS散射信号陆海面遥感技术及应用

大地测量发展与北斗时空服务

低轨卫星导航定位及应用

共筑“芯”生态,智联新出行

科技融智·智绘文保:智能化测绘引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质发展

陆海一体空间基准理论及应用暨空间基准全国重点实验室坤舆论坛(第二期)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在“阅读原文”增加本文链接)


编辑:李   娟
审核:余   青

>>协会近期直播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征稿启事
          图片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图片
          图片

          欢迎参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