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实景三维丨精绘巴渝山乡新画卷
最新动态
实景三维丨精绘巴渝山乡新画卷
2025-09-235
图片

精绘巴渝山乡新画卷 | 实景三维 科技赋能
在重庆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画卷中,奉节脐橙的甜香漫过山头,巫山脆李的爽脆甜透舌尖,库区的盘山公路如银链缠绕山间,把城乡紧紧连在一起……当下,重庆正着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在城乡互促共同繁荣上实现新突破。
作为城乡融合的先行者,重庆市利用一体化智能测绘技术,将乡村的地形地貌、房屋道路、河流农田都复刻成高精度的实景三维数字模型。层峦叠嶂间,工作人员的身影在竹林与柑橘园里穿梭,低空监测将一张张高清影像不断传回,数字技术悄悄走进乡村,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鲜活图景正徐徐展开。
实景三维一图统揽,精绘库区山区新画卷
重庆库区山区涵盖渝东北、渝东南17个区县,面积为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65%。林草湿资源丰富,肩负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的重任。复杂的气候条件与地形地貌给乡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诸多难题。重庆市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库区山区实景三维全覆盖,把乡村的每一亩田地、每一幢农房都“搬”到电脑里,形成一个与现实世界对应的三维数字空间。
按照数字重庆建设要求,重庆市构建了覆盖“市级—区县—镇街”三级的国土空间三维实景图,时空服务能力延伸至乡村振兴的末梢。重庆市利用亚米级高分卫星影像,通过分区、分类、分层获取地块影像特征,精准提取2000多万个地块级单元建成首张重庆市“地块级”耕地底图;利用农事物候和农作物时序特征光谱,通过深度学习、人机协同,从地块尺度进一步识别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和分布情况,建成水稻、玉米、油菜、柑橘、柠檬、茶叶、花椒、脆李等“地块级”农作物分布地图,在实景三维底座上实现按区域、按海拔、按种类,从全域到区县、到乡镇的多维度查询、产量预估和精细化统计;聚焦“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目标,建成重庆市首张跨部门“农地一张图”,在此基础上建成粮油耕地专题图,完成了9项指标和7个图层数据建设,共约3933万条数据,专题展示了水稻、玉米、油菜3种主要作物,实现图数一致,图数联动。
多维时空数智赋能,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有了强大的数字底座,如何将其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产力?重庆结合库区山区乡村的实际需求,在农业生产、乡村规划、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
赋能农业生产,让耕地利用更精准。聚焦耕地质量监测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标,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依托实景三维建成重庆市第三次土壤普查成果展示系统,在一张地图上实现土地确权、土壤三普、两区划定、高标准农田等多元空间数据在地块级别上的空间数据融合与套合,构建出直观立体的耕地资源数字孪生体。按照数字重庆“1361”整体架构,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对照“数字政务”系统“生态景观”跑道,全面启动“巴渝良田”应用系统,与“渝耕保”系统融合,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六大功能模块,构建农田全要素数字底图,实现精准多跨智能选址、全过程监管与智能技术赋能、问题整改闭环管理。
赋能乡村规划,让用地布局更科学。面对库区山区地形破碎、生态敏感的复杂环境,实景三维成为破解乡村规划难题的关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高精度的实景三维数据,融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道路交通等数据,在三维空间精准复刻村庄全貌,支撑乡村规划科学布局宅基地、产业用地和基础设施,最大化利用有限且复杂的空间资源。库区山区地形复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选线难、施工难、管理难”等问题,在乡村公路的规划中,设计人员利用实景三维平台,可在虚拟场景中反复比选多条线路方案,综合考虑工程量、地质风险、对环境影响等因素,最终选择成本最低、最安全的方案。在忠县磨子乡乡村规划中,依托实景三维支撑磨子产业园选址、十里水美乡村画廊规划选线和磨子湖重点项目规划实施工作。
赋能产业发展,让特色资源更增效。重庆以实景三维为引擎,驱动乡村产业创新发展,在三维空间精细化展现土地资源、产业布局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以万州区恒合乡五星村为例,通过开发五星村数字乡村系统,立体呈现特色景点、民宿、柑橘采摘园等资源,打造沉浸式游览体验,提升旅游宣传效果。同时,借助实景三维技术对乡村产业重点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
生态优先治理提升,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严守红线,生态安全筑起“智慧屏障”。重庆依托实景三维底座,精细化支撑重庆市库区山区1.62万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边界优化、勘界定标、监管预警,构建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监管体系。这一智慧化监管模式不仅为生态安全保驾护航,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以往依赖图纸与现场勘查的传统模式,如今已被动态可视化的数字空间技术所替代——每一寸生态敏感区域都清晰标注于三维底图上。通过叠加国土空间规划、遥感监测等多维度数据,实现“三区三线”的冲突智能识别和边界校核,及时发现侵占红线的违规建设行为,支撑生态风险“早发现、快处置”,为乡村规划、特色农业布局、乡村旅游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精雕山河,修复工程重塑“绿色肌理”。面对历史遗留的生态创伤,重庆发挥实景三维“棋盘格”“千里眼”作用,将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科学规划实施并监管库区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工程132个。在长江岸线消落带,系统精准测算侵蚀区域,智能匹配最适植被方案;针对武陵山大巴山的矿山创面,模型动态模拟修复效果,动态优化工程方案,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双赢。实景三维让生态修复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为每一寸受损土地量身定制“康复方案”,在重塑山河中注入绿色生命力。
随着实景三维技术在重庆库区山区乡村振兴中的深度渗透,这一数字时空底座勾勒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范式。未来,重庆将立足“管用、好用、实用”目标,进一步打通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的数字链路,实现“由人查地、以地定物、由物定产、以产定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陈光

文字编辑:吕苑鹃

新媒体编辑:刘川

转自:i自然全媒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编辑:李   娟
审核:余   青

>>协会近期直播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征稿启事
          图片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图片
          图片

          欢迎留言评论转发分享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