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贤:地理空间基础大模型赋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
2015年,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明晰的行动框架。在6月4日召开的地理信息智能发展与国土空间治理研讨会上,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执行主任张继贤指出,中国正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家核心战略,全面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面对气候变化、资源约束和环境退化等全球性挑战,中国通过战略性思维和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数字生态文明的本质在于数字技术与生态理念的深度渗透与融合。它以数字赋能为驱动,以系统集成为基础,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决策为核心,开辟了从传统治理向智能治理的全新路径,为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和国土空间科学治理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范式。这一范式不仅反映了数字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更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引领地位。”张继贤开宗明义。
地理空间信息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
地理空间信息是对地理实体性质、特征及运动状态的知识化表达,精准刻画现实世界目标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相互关系,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底板和数据融合平台。多星座遥感卫星、机载平台与地面传感器的广泛部署,显著拓展了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维度,使人类得以用前所未有的精度与广度来观测和认知地球系统动态。
当前,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服务模式仍存在整体效率低、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复杂数据处理与实时决策的迫切需求。对此,张继贤指出,推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和服务模式的智能化转型,提供高质量时空信息,支撑高层次时空分析,实现高水平时空赋能,是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
地理空间智能以人工智能方法为基础,以时空信息为对象,以人类智能为目标,将智能思维模式融入地理空间的表征与理解之中,旨在模拟并实现人类对地理空间的深刻感知、认知、推理与决策,解决复杂地理空间问题。通过将智能推理过程嵌入地理空间现象的表达与解析,持续拓展深度感知、认知、推理与科学决策的能力边界,推动地理空间信息供给与服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地理空间智能可为生态监测、环境管理、资源配置优化等领域提供端到端的技术支持,包括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生态评估与精细规划、生态模拟与资源优化等。其典型应用覆盖智慧环保、智慧国土管理、智慧水资源规划、公众科普教育等多个场景,为美丽中国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和数字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张继贤强调,构建地理空间基础大模型是推进地理空间智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地理空间智能的核心所在。通过深度融合空间、时间与大模型框架,实现对时空数据及其复杂关系的深层理解,能够为地理空间的感知与生成、认知与表达、推理与决策等提供坚实的智能基础和创新解决方案。
莫干?玄衍引领地理空间基础大模型
地理空间基础大模型作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底座,行业级通用基础大模型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地理空间智能广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瓶颈。2025年1月5日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发布的莫干?玄衍地理空间基础大模型,是首个面向全行业的千亿级参数大模型,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地理空间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
莫干?玄衍集成了地理空间语言、视觉与多模态三大模型体系。利用数十亿地理空间相关文本标记和近千万张遥感影像,通过大规模预训练和全参数微调,深度融合行业知识与应用场景,实现了模型的泛化能力与特定任务表现的有机统一。通过这一技术路径,莫干?玄衍不仅具备强大的行业知识迁移与适应能力,还显著提升了在多元场景下的应用效率与智能水平。
据张继贤介绍,莫干?玄衍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多项关键突破。例如,通过高效的认知—专域—分层架构,实现了复杂任务的智能分解与动态调度,显著提升了模型在复杂场景下的任务调度与执行效率;依托精准的多模态感知与模型匹配,极大优化了文本、图像等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与理解能力;借助反馈驱动的持续优化机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自我完善和进化。通过亿级多模态数据样本训练,莫干?玄衍已具备遥感视觉感知、时空数据查询分析、专业知识问答、报告自动生成、任务智能编排及工具无缝调用六大核心能力。
莫干?玄衍在遥感视觉领域,能准确识别泛在空间对象与事件;在时空数据查询方面,支持对话式灵活精准分析,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实时反馈,降低了操作门槛;在专业知识服务上,能紧贴行业实际给出专业解答,自动生成图文并茂的专业报告,提升计算任务编排调度的智能化与高效性。
莫干?玄衍已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治理、乡村规划、农田保护、地质灾害防控、洪水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作用。例如,在自然资源管理中,模型显著提升了地理空间数据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助力实现一站式卫片执法监测;在地灾风险防控领域,支持构建智能化服务与按需调度机制,增强了灾害防御与应急响应能力;在城市治理方面,实现了基于云端的多事件协同监控,一次性精确识别、定位数十个事件,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在乡村规划和农田保护环节,提供了一站式报告自动生成与智能执法服务,确保政策落地与资源有效保护;在洪水灾害应急演练中,模型能够模拟洪水场景、智能调度救援资源,有效提升灾害预警和响应效率。
张继贤指出,面对当前全球挑战,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正联合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推进建设全球地理空间智能框架平台,旨在提供开放共享的地理空间智能服务,并推动全球性问题的协同治理。莫干?玄衍作为该平台的底层核心,不仅彰显了我国地理空间智能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技术支持。
莫干?玄衍地理空间基础大模型的问世,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地理空间领域的强大赋能潜力,为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提供了新的范式。依托这一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用户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复杂信息,优化决策流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中国测绘》2025年第7期
新媒体编辑:李英晨 姜懿轩
初审:王瑜婷 王玉玲 刘志勇
审核:黄 健
审签:夏 俊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欢迎留言评论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