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丈量山河十年路 奋楫笃行万里程
最新动态
丈量山河十年路 奋楫笃行万里程
2025-08-251
图片

丈量山河十年路 奋楫笃行万里程

刘甜甜  李  乐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天空。回信不仅是对无数测绘人无私奉献的高度褒奖,更是为整个行业注入了一股澎湃的动力源泉。十年光阴流转,当我们再次翻开这封充满温度的信笺,那些关于信仰、关于奋斗、关于使命的字眼依然滚烫如初,如同北斗星般指引着测绘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定前行。

国测一大队老队员们回忆起收到回信时的场景,依然激动万分。那些在海拔6000米以上高原缺氧环境中仍坚持作业的日子,那些在零下30℃的极寒天气里校准仪器的瞬间,那些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国土的日夜,都在这封回信中找到了最动人的注脚。这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测绘精神的致敬。

一纸千钧 精神永续

“几十年来,国测一大队以及全国测绘战线一代代测绘队员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 当新队员第一次踏入荣誉室,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的这句话便与墙上46颗星辰般的名字——为测绘事业献身的先驱,一起刻进每位队员的灵魂深处。

老测绘人郁期青,在7050米的珠峰北坳冰壁完成重力测量后轰然倒下,历经200多天生死抢救,体重从141斤骤减至70斤,牙齿几乎掉光。30年后的珠峰复测,任秀波在7500米的刺骨寒风中毅然脱下手套操作仪器,左手瞬间冻僵,他拼命拍打数小时才免于截肢,用血肉之躯换取了数据的完整。2020年七测珠峰,青年突击队员在峰顶打开北斗接收机。当8848.86米的新高程震撼世界,当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之巅,他们豁然领悟:珠峰丈量的,不仅是地理之巅,更是测绘人接续奋斗的精神海拔。

“海拔6000米,氧气永远不足;戈壁滩,风沙永远肆虐。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精神。”队长李国鹏的话语朴素却有千钧之力。

十年栉风沐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早已融入每个平凡岗位的日常,化作砥砺前行的灯塔。新一代测绘人,正以勤劳与智慧,在时代画卷上续写测绘精神的新篇章,以奋发之姿,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

十年奋进 成就传奇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却足以见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跨越式蜕变。在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测绘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保障等领域书写了一篇篇壮丽的华章。

曾几何时,测绘人背着几十斤重的仪器翻山越岭,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着山河的面貌。而今,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高新技术如同为测绘装上科技羽翼,推动作业模式实现从“汗水作业”到“智慧作业”的跨越式升级。

在秦岭生态保护监测项目中,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群如同空中哨兵,实时监测着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等数据,让秦岭的“健康状况”一目了然。基于北斗的形变监测系统,如同守护城市安全的“电子眼”,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毫米级实时监测,为防灾减灾赢得宝贵时间。

应急测绘中队的机库内,无人机阵列如待命雄鹰。人工需两三天的任务,如今一小时便尘埃落定。2017年陕西白河县山体滑塌,无人机如“天眼”洞穿险情,第一时间传回影像,为生命救援撕开希望之光。

呼伦湖上,无人艇犁开碧波,多波束测深系统扫过湖床,等高线在屏幕上实时流淌——这是内陆水域测绘的全新突破。

在杭州湾,自主研发的微形变监测系统如同“大地CT”,以0.1毫米的精度预警桥体安危。当首辆汽车驶过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总工程师紧握测绘技术人员的手,动情地说:“测绘人就是工程的眼睛。”

2020年再测珠峰,国产北斗取代GPS,微伽级重力仪精准捕捉大地脉动,雪深探测雷达穿透万年冰封。登顶成功的那一刻,当峰顶队员传来“仪器正常”的清晰话语,大本营的老测绘人泪水如雨纷落。

西安“城市大脑”接入十万路视频数据。鼠标轻点,地下管网、车流轨迹、污染扩散尽收眼底——这正是总书记擘画的“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

测绘地理信息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科学,而是服务国计民生的“刚需”。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测绘人用精准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农村公路规划、易地扶贫搬迁选址提供支撑,让希望之路通向深山,让新房矗立沃土;在疫情防控期间,快速搭建的“疫情防控地理信息系统”,如同精密的指挥中枢,实时展示疫情分布、物资调配等信息,为精准防控筑牢数据防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为守护母亲河的安澜提供了有力保障。十年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对象涵盖自然资源、交通、水利、应急、文旅等各行各业,真正让“测绘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

他们还走出国门,展现中国测绘人的风貌。2023年,国测一大队技术人员远赴巴基斯坦,帮助该国建设测绘基准体系。当中巴经济走廊首列班车沿着精准测绘的轨道驶过,巴方工程师阿米尔紧握北斗接收机,激动地说:“中国技术让我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见祖国的脉络!”

平凡英雄 不凡人生

在测绘地理信息的版图上,最动人的不是那些高精尖的技术设备,而是那些在岁月中默默坚守的身影。他们是高原上的“追光者”,是戈壁中的“探路者”,是城市里的“隐形守护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属于测绘人的荣光。

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寒风如刀割面。45岁的陕西测绘地理信局工程师王建国正在调试GNSS接收机,他的嘴唇早已被紫外线灼成深紫色,手指也因长期低温作业而变得僵硬。这是他第12次参与高原测绘任务,也是他第二次向珠峰高程测量发起挑战。“2005年,我第一次参与珠峰测高时,还是个跟着师傅跑前跑后的毛头小子,如今我也成了带徒弟的人。”王建国笑着说,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在珠峰脚下的日日夜夜里,他和队友们每天要背着20多斤的设备徒步8小时以上,饿了就啃一口冻硬的馒头,累了就靠在石头上眯一会儿。有人问他:“这么苦,值得吗?”他认真地说:“当我们把五星红旗插在珠峰之巅,当我们测得的数据被世界认可,那一刻,所有的苦都变成了甜。”这就是测绘人最朴素的信仰——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事业,让平凡的工作拥有不凡的意义。

2015年陕西山阳,暴雨如注。王宏宇和队友将形变监测仪架在离滑坡体仅百米之处。警报骤响,他嘶吼着疏散人群。3分钟后,山体轰然吞噬了他们刚刚撤离的位置。

秦岭深处,90后女孩赵菲连续3个春节驻守监测站,在实景三维模型中,精准标出了327处珍稀植物群落。

在陕西局的数据处理作业室里,24小时灯火通明如昼。32岁的数据工程师陈雨桐正盯着电脑屏幕,仔细核对每一组卫星遥感数据。她的工位上,摆着一张女儿的照片,照片里的小女孩举着一幅画,上面写着:“妈妈,你什么时候能陪我看星星?”陈雨桐说,女儿总以为她的工作是“看星星”,其实她每天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组枯燥的数据。“但每一组数据都可能改变一个村庄的命运,都可能为生态保护提供关键依据,想到这些,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十年来,像陈雨桐这样的幕后英雄们,累计处理数据量超过10PB,相当于存储500万部高清电影,他们用键盘和鼠标编织着属于测绘人的梦想,让冰冷的数据焕发出温暖的光芒。

在陕西局离退休干部职工中,82岁的老党员张振国是个闲不住的人。虽然早已退休,但他依然活跃在测绘科普一线,常常带着自己制作的测绘仪器模型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述测绘故事。“总书记在回信中说,要传承和弘扬测绘精神,我还能走得动、说得动,就要把这些精神传递给年轻人。”张振国说。在他的书房里,珍藏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参与的每一次测绘任务。从1958年参加工作到2000年退休,他把一辈子都献给了测绘事业。“现在的年轻人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但有些东西永远不能变——对事业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对国家的忠诚。” 张振国老人的话语虽朴实,却掷地有声,如同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在岁月中久久回响。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十年前,总书记的回信犹如一粒种子,播撒在测绘人的心田;十年后,这粒种子已成长为参天大树,为无数后来者遮风挡雨。站在“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测绘人将继续秉承 “功成不必在我” 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 的历史担当,用脚步丈量山河,用数据记录时代,用奋斗书写忠诚。他们深知,在广袤的国土上,每一道经纬线都承载着梦想,每一个测量标志都矗立着信仰,而他们的使命,就是让这些梦想和信仰在新时代的时空坐标系中熠熠生辉。

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程,更是一次持续的攀登。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测绘人的身影早已在山野间跋涉;当夜晚的星光点亮苍穹,数据处理作业室的灯火依然明亮如昼。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 “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的深刻内涵,用实际行动证明着: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力量;只要信念坚定,未来就有方向。

愿每一个测绘人都能在时光的淬炼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愿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时代的浪潮中续写新的辉煌!因为,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最深切的致敬,也是对测绘精神最生动的传承。

(第一作者单位为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第二作者单位为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

图片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中国测绘》2025年第7期

新媒体编辑:李英晨   姜懿轩

初审:王瑜婷  王玉玲  刘志勇

审核:黄   健

审签:夏   俊

转自:资源中国公众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编辑:李   娟
审核:余   青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征稿启事
          图片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图片
          图片

          传承测绘精神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