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科技赋能抗洪救灾 地理信息彰显担当
最新动态
科技赋能抗洪救灾 地理信息彰显担当
2025-08-145
图片

科技赋能抗洪救灾 地理信息彰显担当


2024年8月7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突降暴雨,引发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灾害,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兴隆山景区遭受重创。

灾情就是命令!灾害发生后,由甘肃省测绘工程院、甘肃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勘察院、甘肃省煤田地质局149队和146队等单位的应急队伍,联合三和数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等会员单位专业力量,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携带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设备赶赴灾区。

在灾区道路中断、通信受阻的情况下,应急专业团队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势,迅速展开空天地一体化应急监测。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协同作业,对受灾严重区域进行全方位航拍;移动测量车穿梭于灾区主干道,实时采集道路损毁数据;地质勘探专家利用探地雷达,对潜在滑坡体进行精准探测。快速完成了正射影像图与三维倾斜模型制作,并转化为高清影像数据。这些成果不仅为核心区域地质灾害排查提供了详尽工作底图,还清晰呈现地形撕裂、道路阻断、房屋损毁等关键灾情,精准锁定灾害隐患范围。

通过对比灾前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和灾后实时影像,应急团队在24小时内就完成了灾区三维建模和灾害评估,精准识别出受灾最严重的马莲滩等8个行政村、3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兴隆山景区文物建筑损毁情况,高清影像与三维模型不仅为现场抢险争取了黄金时间,其精准地理空间数据成为灾后重建规划的关键支撑,为指挥部科学调配救援力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技术人员前往受灾核心区

技术人员开展灾区航测任务

随着抢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应急队伍继续依托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灾害成因分析,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评估耕地损毁情况,为灾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支撑;建立灾后重建地理信息平台,实现重建进度可视化管理和动态监测。

在兴隆山景区修复工作中,技术人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受损古建筑进行毫米级精细测量,为文物修复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这次应急保障充分展现了地理信息技术的独特价值。应急团队的同志们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灾区重建贡献更多力量。”(供稿:甘肃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陈兴杰)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在“阅读原文”增加本文链接


通讯员:陈兴杰(甘肃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编   辑:李   娟
审   核:余   青

>>协会近期直播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征稿启事
        图片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图片
        图片

        地理信息技术大有可为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