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辉煌六十载 智绘新未来——写在煤航成立60周年之际
悠久的历史长河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陕西西安这一古老的城市。1965年7月,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以下简称煤航)诞生于这片热土,并陪伴这座城市走过一个甲子,迎来60岁生日。
60年奋力拼搏,60年不懈追求。从纤纤幼苗到枝繁叶茂,在一代代煤航人的共同奋斗下,煤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风雨、迎来彩虹。从成立之初靠简陋设备进行手工作业的“两队一厂”,到如今成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排名前五的“百强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管理标杆企业”;从初创时期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行业标杆;从最初的简陋作业条件,到如今被科技部认定的“国家西部3S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煤航人靠不懈追求、探索和努力,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奋斗史。
60年追求卓越,60年开拓创新。煤航先后服务于城市建设、煤炭矿山、地质找矿、油气管理、生态环境等20多个行业领域,完成航空摄影320多万平方千米,大比例尺航测成图50多万幅,遥感调查和科研项目800余项,印刷出版了千余种大型图集,服务全球数千项“数字地球”工程。60年来,煤航开创了大比例尺成图的先河,打破了国外软件在激光点云数据处理领域的长期垄断,建成了地理信息行业规模最大、处理能力最强的大数据中心,累计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500多项,并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国字号”殊荣。
60载初心如磐,60载春华秋实。60年来,煤航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从为煤炭资源勘探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到参与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从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相继为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欧盟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300余项地理信息技术服务,被商务部评为“地理信息特色服务贸易出口基地”。目前,煤航聚焦国内市场,加强国际市场布局,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形成以西安总部为中心,以香港公司、中东事业部为境外窗口,以北京公司、广州公司、甘肃公司和新疆公司为区域平台的“1+2+4”市场格局,打造集空间数据采集、物联网设备研制、行业智慧化平台开发为一体,兼具“数据+软件+硬件”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技术产品体系,将足迹镌刻在祖国山河与世界广袤大地。
风雨历程 难忘岁月
(1965年6月总参第23测绘大队向煤航输送技术干部,组建煤田地质航测队)
夏日的三秦大地,西安天朗气清。坐落在航天基地的煤航3S基地园区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尤显醒目。老一辈煤航人每每经过这里,都不由感慨:煤航的发展越来越好了!
时间拨回到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随着国家建设持续推进,煤炭、石油等成了国家急需能源,限于当时航测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煤炭工业的生产规模,煤炭“三线”建设对地形测量的需求日益迫切,拥有一批专业的测绘技术人才、建立专门的测绘技术团队迫在眉睫。1961年,当时的煤炭工业部作出决定:将煤炭科学院从事航测和制图的14名技术人员,协同23台设备调往西安,同时从总参测绘大队抽调20余名技术专家,成立“西北煤田地质勘探局综合试验、航测制图室”。随后又从新疆、陕西等行业单位调拨了一批简易的设备,选调了10余名航测、制图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这就成了后来煤航发展的“班底”。1965年7月1日,煤航的前身“贺兰山煤田地质分公司145厂”正式成立。1966年4月,“贺兰山煤田地质分公司145厂”更名为“煤炭工业部航空测绘大队”,至此,集航测内外业和制图、印刷的煤航雏形基本形成。1978年改革开放后,煤航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技术改造,之后进入了应用精密立体测图仪器的航测时代。“要看什么是航测,不要到国外去,只要到煤航就可以了。”当时中国航测的奠基人王之卓院士如是说。同年,煤航1∶5000、1∶2000航测成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开启了煤航改革发展的春天。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煤航人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用世界科技领域的先进成果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陆续发展了遥感和计算机等产业。1981年,煤炭部地质局批准遥感地质队成立,为煤炭工业和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急需的地形图、地质图、遥感应用研究和地图制印服务。1984年,正式成立“煤炭部遥感地质应用中心”,1984年12月30日,经原煤炭部地质局批准,正式更名为“煤炭部航测遥感公司”。随着计算中心和遥感地质队的发展,煤航以航测、遥感、制印和计算机信息为主产业,多种经营并举的格局初见雏形。之后煤航加快技改步伐,对航测、遥感、制印三大主专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进入了“开拓拼搏争第一”的新时期。此后,老一辈煤航人肩扛仪器、跋山涉水,一次次打破纪录、创造辉煌。1990年,通过国际竞标,煤航一举中标并完成巴西国土整治航测工程,创汇830万美元,开创了我国航测技术走出国门的先河;1992年5月,先后生产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地图集》《多哥国家地图集》等一批大型图集,结束了我国不能承印外国高档图集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中期,煤航牵头完成了“中国北方煤田自然环境监测”国际合作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应用遥感技术监测煤层自燃的新突破;1997年7月,一举中标香港西部铁路航测工程,创建的“1∶500比例尺、0.25米等高距”高精度测绘技术,载入“1999年中国企业新纪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数字地球、信息产业、西部大开发,为煤航带来了发展机遇。煤航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全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营机制转换步伐,成为具有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人才、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主导、多种经营相结合的知名企业。2002年,煤航牵头实施的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开创了煤航在我国“数字流域”建设的先河。2003年起,连续8次中标“数字北京、数字奥运”项目,进一步提升了煤航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3年,“国家西部3S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历经12年时间,于2015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煤航从建西街搬迁至航天基地,开启了新征程。企业办公环境焕然一新,同年召开第一届科技创新大会,科技创新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至此,煤航大数据能力建设大幅提升,科研平台申请取得新进展,资质认证迈上新台阶。其中,自主研发的“航空摄影质量自动检查系统”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收录到《2019前沿领域科技成果推介手册》向全国推介;承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变迁地图集(1949—1979)》荣获制版印刷领域最高奖项——印刷复制奖;开发的“蝴蝶装地图集”专利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煤航在总局新一任党委的领导下,以总局“1158”发展战略为指引,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响应数字中国建设,聚焦测绘地理信息主业,构建“数据采集处理、遥感技术服务、智慧集成应用、数字制图印刷”的“1+4”产业布局,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党建、管理、市场、人才等中心工作方面均取得亮眼的成绩。其中,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两项国家级平台。如今,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下,煤航以“国资央企数据共享体系共享单位”为契机,正以其丰富的数据资源优势、空天地深时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优势、过硬的技术创新能力优势,以及专业的技术团队,打造具有丰富地学背景的空间大数据综合服务商,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 夯基固本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千人快闪”)
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智绘山河 赋能未来
END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关于举办第八届全国高校GIS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的通知(第二号) 关于召开2025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首届地理信息创新成果发布推介交流会的通知(第二号) 关于举办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与应用(青岛)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做好教育培训和交流研讨工作的通知 关于持续开展地理信息产业投融资需求征集和对接工作的通知 关于缴纳会费的通知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祝贺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