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地理信息产业蓝皮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
吴亮 陶留锋 黄颖 陈小佩
图 1 GIS产业链整体框架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兴起于微末,但引路人们对于工程和技术的信奉、对于自主创新的无私无畏,为之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乃至超越积蓄了薪火。此外,政策支持和主管部门的推动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的市场应用需求,对于地理信息基础软件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数字经济为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理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产生了有机结合及应用,催生出新的业态。当前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数据模型、三维模型规范、可视分析、智能制图等方面。
近年来,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相关标准与技术文件接连出台,标志着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建设迈入“加速度”时代。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中,最基础、工作量最大的工作是建设空间数据体,基础地理实体是空间数据体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新型基础测绘的核心产品,做好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生产至关重要。中地数码、超图软件、吉奥时空等GIS基础软件厂商结合自身二维三维实践,积极探索地理实体数据模型构建方式,助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
面向实体的全空间数据模型是对空中、地上、地表、地下等全空间区域中地理实体对象的抽象,将客观地理世界以地理实体的方式进行描述与分析表达。面向实体的全空间数据模型具备时间信息、空间参照、几何/空间形态、属性信息、关联关系、认知能力等特征。在空间形态表达上,该模型包含二维三维点线区模型、不规则三角网模型、地质体模型、激光点云模型、属性场模型、地下管线模型、倾斜摄影模型,等等。为了进一步实现属性场精细化可视表达与分析,新增栅格体元数据集和地质网格类两种数据模型。栅格体元数据集模型是一种表达三维属性场的栅格化模型,可为地质、气象、环境、电磁场、海洋、水文流域等领域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图2)。地质网格类数据模型可通过快速插值方法对体模型进行高效网格剖分与存储,支持生成角点网格、规则六面体网格,并支持动态更新多种属性,如渗透率、孔隙度等,能够实现一份数据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三维数据获取手段也不断涌现,尤其是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新型测绘技术,快速生产了大量高精度的三维数据。如何实现大场景地上地下三维空间数据的快速发布共享、高效渲染分析成为推进实景三维应用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各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厂商在多年技术积累下,对倾斜摄影模型、3DMax模型、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三维管线以及单体化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了系列三维模型数据规范,如中地数码提出的M3D(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及服务接口规范)、Esri提出的I3S(三维场景服务规范 )及超图软件提出的S3M(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等。
以中地数码牵头制定的M3D为例(图3),M3D采用一种全新的可涵盖空中、地上、地表、地下等多种数据类型的三维模型数据格式和服务接口,定义了一种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的文件组织结构及存储格式要求,以及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服务接口标准,能够为全空间三维数据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实现空天地海量三维模型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可视化与分析,可为海量多源异构三维模型数据在不同终端上的存储、表达、传输、共享与交换提供规范支撑。通过对海量三维模型数据进行网格划分与分层组织,支持地质体、地质高精度网格、建筑信息模型、倾斜摄影、点云、地上景观等的三维模型服务共享,实现多端一体的高效解析和渲染。同时,M3D支持高压缩比、流式传输等高效传输模式,突破了三维数据传输瓶颈;支持图形处理单元(GPU)单体化查询和实例化、分块渲染等策略,大幅提升了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查询和渲染效率。
基于全空间三维模型服务标准,联合倾斜摄影、BIM等数据厂商,GIS软件厂商积极构建了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服务生态,促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落实和推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融合处理工具,实现空中、地上、地表、地下数据的融合,融合后的数据通过开放的三维模型标准软件开发工具包及丰富数据优化处理工具,可以高效生产三维模型缓存数据。用户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使用各种端产品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高效及高质量浏览,在无插件网络端实现城市范围TB级倾斜摄影数据秒级加载高效渲染。
随着科技世界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已经从理论概念逐步到技术应用的阶段。然而目前物理世界向虚拟世界的映射,有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目前还没有一项技术能完美解决“数字孪生”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游戏引擎的核心优势主要在于强大的场景表现力:一方面通过实时动态的渲染,可以构建丰富精细的场景表现,以便更好的还原世界;另一方面强大的物理引擎可真实模拟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则,这正是数字孪生的迫切需求。GIS作为最早用于城市管理的技术之一,核心价值是提供了一个以地理学为依据的数据管理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各类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整合。相比虚幻引擎,GIS在数据层面更具有“兼容性”,针对城市发展的需要,各行业所需要的数据如遥感影像、矢量数据、物联网、倾斜摄影、建筑信息模型等,都可以整合到统一时空框架内,形成城市的数据资产。因此,如果将两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在数据获取后,打通数据管理、场景构建和可视化表达的所有技术环节,形成一套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必将大大推动数字孪生的跨界融合发展。
目前已有多家GIS公司在探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虚幻引擎进行优势互补,主要产品包括中地数码推出的MapGIS Earth for Unreal、ESRI推出的ArcGIS Maps SDK for Unreal Engine及超图软件推出的SuperMap Hi-Fi 3D SDK for Unreal等。在虚幻引擎中接入各种类型的三维空间数据,构建高真实感的三维地理大场景。利用虚拟引擎可进行城市级大场景的三维高效渲染与物理环境仿真。基于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服务,可动态加载大规模、多源异构的GIS数据,包括二维地图、实景三维模型、建筑信息模型、手工模型、地质体模型等,为游戏引擎提供具备真实地理坐标的三维地理底图。
相较于WebGL渲染方式,虚幻引擎渲染的用户体验(UE)BIM场景可以表达出十分逼真的细节,包括真实的灯光、阴影、材质纹理,在建筑物内部漫游时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交互体验(图4)。
基于虚幻引擎的三维GIS应用,除了查询三维属性和空间信息外,还可将三维空间分析能力引入虚幻引擎实现三维模型的实时剖切分析和开挖分析,支持水库泄洪、楼房爆破、山体滑坡等虚拟仿真场景应用,增强三维GIS场景的沉浸感,为空间规划、智慧城市、实景三维等提供决策支持(图5)。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数字化测绘目前正在迈向智能化测绘,地图制图技术也正在由数字化地图制图迈向智能化地图制图。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和数据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地图制图技术已进入以“数据密集型计算”为特征的科学范式时代,地图学已经成为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自然和人文、跨越技术和工程的科学。数据、大数据、时空大数据已经彻底改变了地图制图思维和工作方式,地图产品“设计→编绘→出版”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实现,并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满足社会大众化、个性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推动的地图制图新时代已经到来,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技术成果。
1.数据库和规则驱动的数字化制图
面向一体化、自动化的数字化地图制图需求,采用基于数据库和规则驱动的数字化制图技术,主要包括:①图库一体化制图模型,通过图库一体化数据库与级联更新技术,对地理信息与制图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②通过多种制图表达规则,以及精准细致的自动编图工具,实现制图数据预处理、符号化、精编、质检的全流程编图能力;③针对地图整饰出版,采用基于模板的快速成图技术,一键自动复用模板,实现出版制图样式的地图快速出图。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打通整体制图流程,提供系列自动化工具和方法,全方位提高制图自动化水平,全面支持一体化制图应用。目前已在全国地质图制图、军用数字地图制图、应急保障制图等领域广泛应用。
2.参与式云端协同在线化地图制图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网络在线制图、云端远程协同制图等应用需求。目前,业界针对在线制图需求进行研究与技术攻关,通过协同制图技术与创新应用模式,打造专属的云端协同式工作空间,提供全流程在线化工作模式的制图工具,实现参与式云端协同在线制图应用。主要从在线一体化制图、云端远程制图两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方面,通过基于矢量瓦片服务的在线地图制图等技术,预设完善便捷的制图流程,提供全流程专题图编制功能,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使用,实现一体化在线地图制图。另一方面,基于网络环境搭建多人协同制图创新应用场景,挂接云盘管理制图资源,用户通过桌面云使用制图软件进行制图编辑,支持多人协同创作,如地质云远程制图应用(图6)。
3.大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智能化制图
地图制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运用机器智能,提升地图制图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个性化制图新需求,是智能化时代地图制图面临的新挑战。“智能”的核心是“知识”,业界积极研究并实现了基于大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智能化制图技术与软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化数据采集:基于遥感影像的地图要素智能提取,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物快速提取、基于DNNs的半自动矢量化等;
(2)智能化数据更新:通过可定制的多源数据自动融合框架与质检更新规则,完成数据融合、质检,并在成果汇交时一键识别与提取数据,实现快速增量更新;
(3)智能化地图制图:将深度学习等应用于地理图像处理(如地图风格智能迁移)、非结构数据提取与可视化(如中文分词等);
(4)智能化地图综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典型要素分布模式识别,为地图综合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机器学习领域相关模型方法升级地图综合算法,实现地图要素智能选取/化简/合并。
大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智能化制图在地质矿产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典型示范应用。如以地质专家知识为主线的地质图数据智能化处理绘制系统——智能计算机辅助地质编图系统“智绘地质”,大幅提高地质图编制效率,已在全国地质图编制等工作中推广应用(图7)。
知识图谱是在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实体和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地理知识图谱是将传统地理信息服务扩展到地理知识服务的关键。地理知识图谱通过理解地理概念、实体及其相关关系,并采用语义网络对其进行描述,提升对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动态感知、知识发现与智能推理能力。地理知识图谱构建流程见图8。
基于地理知识图谱技术可构建不同领域的时空知识图谱,为更多行业的大数据智能化知识服务提供支撑。GIS基础软件厂商结合自身地理知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地理知识图谱构建产品,主要包括中地数码推出的MapGIS地理知识图谱、ESRI推出的ArcGIS Knowledge以及超图软件推出的ATLab-KnowledgeGraph等产品。
地理知识图谱产品主要提供地理实体抽取、地理关系抽取、知识图谱目录展示、知识图谱可视化表达、知识图谱查询与分析、图谱实体关联等功能,用于支撑知识型的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比如在地质行业,基于图数据库存储地质资料数据,通过地质资料语料库构建,半监督主题表达,地质实体以及关系精准抽取,构建基础地质调查领域的知识图谱,实现大规模地质资料的时空主题以及地质对象精准抽取和可视化表达,为地质大数据知识关联检索、知识计算、以及知识的演化提供技术、软件支撑。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基于分层分户三维模型,利用知识图谱展示楼栋、楼层、单元之间的关联关系,人房地之间的关联关系,房屋与电子证照关联关系,并且支持不动产知识图谱的查询检索,实现不动产登记的高效便民化管理和应用(图9)。
(一)5G技术应用领域
5G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正在颠覆传统产业,推进社会各行各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变革,并孵化新应用,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5G为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注入新的活力,二者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万物互联、发展智慧社会的关键。在数字经济时代,催生出更丰富的地理信息应用场景。在城市道路交通行业,在高速公路和密集城市环境下,5G提供基于高精度地图的高阶道路感知和精确导航服务,实现智慧交通和城市道路安全;在灾害预警应急行业,5G实现高可靠低时延数据回传、高清视频传输、海量三维数据实时传输等,为恶劣环境、极端事件下的应急测绘提供高效支撑;在医疗行业,基于5G可随时掌握救护车动态,实施远程会诊,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大大提高医疗效率。
(二)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领域
工业制造涉及原料采集、生产加工、产品供应和市场销售等环节,海量工业制造数据蕴含着巨大价值。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新赛道”,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工业互联网与地理信息基础软件的不断融合,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数据安全、数据权属瓶颈,实现跨行业、跨地域的智能化生产制造。在智能生产行业,针对水电等相关工业设备,基于地理信息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物联感知、边缘智能、实时监测、动态分析、智能诊断、自主决策、精益管控等数字化、智能化运营,对生产企业安全重点岗位/部位及易发生或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的区域实施智能监管,保障安全生产。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
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底层支撑技术之一,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区块链与地理信息基础软件融合形成高安全、可追溯、防篡改的空间区块链技术,实现空间位置数据安全管理。在不动产登记与管理行业,应用空间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特性,能够准确记录对历史登记数据的修改过程和结果,相较传统共享方式,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同时,空间区块链采用加密技术和隐私保护技术,将不动产权人信息和不动产信息分离加密保存,保护不动产信息安全和产权人隐私,能够有效避免数据分享中的隐私泄漏、偷盗篡改、冒用滥用等问题。
(四)北斗与卫星互联网技术应用领域
随着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北斗与卫星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全局,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斗与卫星互联网技术能够为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提供精准时空信息,同时也能提供以时空为核心的智能服务,二者融合发展以更高的技术水平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在气象行业,北斗与卫星互联网和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灾害监测和气象信息的收集与发布,能够极大提升气象观测、预报和灾害预警发布水平,增强气象领域防灾减灾能力;在燃气行业,基于北斗和地理信息的智能巡线系统,为燃气管线巡检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及时发现燃气泄漏等异常,为城镇燃气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在交通运输行业,将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应用于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等,能够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问题并进行实时预警。
(五)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作为关键性的新型技术能力,是形成产业升级的重大突破口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推动力,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枢纽”。
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基础软件相结合,能够对海量空间地理数据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知识进行表达推理,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地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园区管理行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构建创新协同、错位互补、供需联动的数字化发展生态,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管理;在交通运输行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技术对车辆及其轨迹等进行智能分析,实现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稽核、视频云联网、车路协同等场景下的应用,提升高速公路全天候通行能力;在能源行业,将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巡检,解决信息回传难、流量消耗大、设备运行功耗高等问题。
地理信息是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全球治理的核心驱动力,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未来国际竞争与对决的重要领域。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地理信息情报的重要作用在俄乌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保护地理信息安全,发展自主可控GIS,融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产业“内循环”,是新时代赋予GIS产业的新命题。
国内GIS厂商一直致力于提升国产GIS的国际竞争力,“技术+产品+生态”是自主可控GIS软件平台发展的关键路径,缺一不可。首先,在技术层面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的GIS内核与技术架构,从核心关键技术上避免受制于人。其次,在产品层面要实现“全系产品,多端覆盖”,如中地数码发布了MapGIS九州、超图软件发布了iDesktopX等全国产化产品,已初步形成二维三维一体化和云端一体化的产品体系,实现了全产品体系多端自主可控,覆盖多种应用需求。最后,在生态层面要实现“生态融合,应用创新”。软件的“安全、自主、可控”是系统工程,需要完整的国产软件生态提供有力支撑,国产软件生态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底层是芯片,中间是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GIS等工具软件,上层是大量的应用和服务。在全国产化环境下,自主可控GIS产品完成了同多种国产化软硬件产品的兼容适配。在芯片层适配了鲲鹏、飞腾、兆芯、申威、芯动、景嘉微、海光等自主可控芯片,支持Intel(x86)、ARM(x64)、MIPS(x64)、龙芯alpha64等中央处理器(CPU)架构;在操作系统层适配了统信UOS、深度、银河麒麟、中标麒麟、欧拉等操作系统;在数据库层适配了KingBase、PolarDB、GaussDB、崖山、DM等自主可控数据库;在中间件层适配了东方通、金蝶、金格、中创等自主可控中间件。
地理信息事关国家安全,为促进自主可控地理信息基础软件进一步创新发展,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发展和提升。
(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地理信息技术原始创新
加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改变我国地理信息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地理信息产业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智能化是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人工智能是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因此,加强智能GIS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在空间感知、知识挖掘、行为认知与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将对我国地理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取得优势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二)丰富商业模式,创新地理信息应用场景
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跨界融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创新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应用”的新型服务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生产开发模式、软件服务模式、行业应用模式和销售交易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地理信息智慧融合、智力物力全共享。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地理信息人才是我国地理信息强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建议大力发展地理信息教育,建成地理信息高等教育强国;强化地理信息国际办学,打造国际化教育科研新高地;强化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优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比如中地数码创立的新中地教育,专注创新型、应用型中高端人才培养,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面向企业实际,完善GIS创新人才培养环节,形成了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强化地理信息标准建设,引领产业规范化发展
地理信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应用发展速度快,科技创新、市场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标准的需求旺盛。一方面,需要鼓励企业把创新技术、工艺流程编制成标准成果,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已发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型服务等标准的宣传推广,如《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及服务接口规范》(T/CIIA 008-2021)对三维GIS空间数据格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可有效促进大规模三维空间数据的高效管理,为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以及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五)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
数字经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虽然呈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地理信息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因此,要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公开竞争、平等竞争、公开交易的市场机制,健全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同时,推进企业以技术创新举措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引导地理信息企业做大做强是优化地理信息市场环境、促进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必要举措。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在“阅读原文”增加本文链接)
>>协会通知
“企业家风采”“创新之声”“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预见2024”等主题宣传(专栏)进行中,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