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精准刻画”移动式SLAM装备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3月26日,由陕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联合主办,欧思徕(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徕沃氪(西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移动式SLAM三维扫描技术应用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会议聚焦SLAM技术前沿发展,探讨其在实景三维、智慧城市、地下空间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吸引了来自测绘、地理信息、交通、建筑、工程、电力、林业、科教、石化、矿山、能源、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近400位行业专家与从业者参会。与会者围绕移动式SLAM技术如何重构空间感知、赋能未来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移动SLAM装备技术研讨会现场
陕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潘东峰在研讨会致辞中指出,移动SLAM技术凭借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能力,正在颠覆传统测绘模式,成为支撑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技术。三维地理信息技术正迎来三大机遇:全息化数据采集重构测绘方式,跨界融合推动多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SLAM技术带来的效率跃升正引发的产业范式变革。他强调移动SLAM技术突破需聚焦算法优化、多源数据融合与GNSS缺失环境下的毫米级精度攻关,同时构建“需求共研”的生态化应用体系,加速制定三维数据采集处理标准。作为测绘大省,陕西应推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应用单位"协同创新,在地下综合管廊、能源、生态等重点领域培育示范应用场景,构建人才成长生态。最后提出“融合、服务、开放”三维发展路径:推动移动SLAM与5G/AI/云计算深度融合,让三维数据从“可视化”走向“可计算”,服务于城市治理与生态保护国家战略,以开放协作构建创新生态,让高精度的三维数字底座支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陕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潘东峰致辞
徕沃氪科技总经理曹成龙在《聚势破界?智启新章》报告中指出,移动SLAM技术凭借实时性、高精度和强适应性,正在重塑传统测绘的边界。从地下空间开发到智慧管网建设,从矿山地质勘测到林业资源监测,从交通水电工程到电力设施巡检,从城市治理精细化到公共安全防控,再到生态保护修复等场景,移动SLAM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正成为破解多领域空间感知难题的“新引擎”。作为欧思徕智能在陕西省的唯一合作伙伴,公司依托近20年的行业积淀,将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构建“数据采集-处理-生产-管理”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国产化智能测绘技术深度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徕沃氪科技总经理曹成龙报告
欧思徕智能销售总监张立晋发表了题为《我们的SLAM不一样》的主旨演讲。该公司首创测绘级SLAM技术体系,突破传统导航级技术局限,率先提出全球首个"测绘级5A标准"及行业"金标准"。通过全栈自研算法与独创硬件架构,构建不依赖开源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闭环:其自适应在线标定技术有效解决传感器漂移问题,基于特征线的多模态标定体系保障设备长期精度稳定;高保真点云采集技术使原始数据质量达到测绘级别,完整保留后续建模所需细节特征。演讲内容不仅涵盖硬件架构、软件算法、精度指标、表层成果质量等技术维度,更深入剖析了团队建设、企业架构、战略愿景等深层支撑要素,系统阐释了欧思徕智能在移动SLAM领域的技术突破与核心优势。目前,欧思徕智能已形成行业最完整的SLAM产品矩阵,服务全球500余家机构客户,在三维测绘、工业检测、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持续推动现代测量技术升级迭代。
欧思徕智能销售总监张立晋主旨演讲
会议特邀两位行业专家聚焦三维扫描技术革新方向,分别分享最新实践成果。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安智明副部长以《三维扫描技术在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建设中的应用》为题作专题报告,系统阐释LOD4级实景三维,带来室内室外一体、地上地下一体,GIS与BIM、CIM融合,可用于房屋分层分户、地下设施精细化治理的部件级实景三维产品成果展示。报告重点剖析三维扫描技术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项目中的示范应用,深入解析技术创新对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支撑机制。↓↓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企业家风采”“民企之光”“创新之声”“精品成果秀”“会员喜讯”“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专精特新”“科普”等主题宣传(专栏)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祝贺成功召开